万泰注册
你的位置:万泰注册 > 业务范围 >
甘肃两当:发展山地立体农业 生态经济效益双赢
发布日期:2024-09-02 04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
本文转自:人民网

聚焦县域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

甘肃两当:发展山地立体农业 生态经济效益双赢

人民网记者 金慧慧 实习生崔甜

甘肃省两当县地处秦岭山区,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、秦巴山特困片区县。经过近10年发展,两当走出了“两山”有效转化路子,在全省实现率先脱贫摘帽并有效衔接乡村全面振兴的同时,成功争创为全国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。

改变何以发生?人民网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近日联合举办的“县域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”金台圆桌研讨会上,两当县委书记郭省军介绍,两当以地下有药、树上有果、林下有鸡、空中有蜂、棚中有菇、水中有鱼、四季有花、村中有客的“八有”山地立体农业发展模式,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。

郭省军在研讨会上发言。人民网 杨铁虎摄

两当县域面积1408平方公里,全县人口不足5万人,森林覆盖率76.37%,位居全省第一,人居环境连续5年排名全省第一。

“如何找准发展路子,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的关系,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。”郭省军表示,对两当而言,新质生产力就是含绿量和含科量,即生态价值转换量、农产品科技含量,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通过提升含绿量和含科量,大幅增加农特产品含金量。

两当提出不同区域发展最适宜产业、有意愿农户全面覆盖最适宜产业目标,将“蜂菌禽果药特”产业作为主攻方向,连续多年出台产业奖补政策,做好生产全过程服务,最大限度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。全县“双百千万”长效产业、“三养一药”速效产业得到长足发展,产业匹配度大幅提高,意愿农户覆盖率达100%。

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。两当顺应自然规律,尊重生物习性,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,实现地下、地上、空中全方位布局,种植养殖相互共生,资源循环利用。在“双百千万”工程中推行核桃和花椒地埂栽植、双向覆盖、间作套种,有效规避了气候、市场和粮食安全风险,实现了粮食安全、产业发展和生态改善多赢,保持了水土,改善了生态。2022年,两当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。

两当积极探索“小群体大规模”产业发展路子,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,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服务。通过建立联农带农机制,实现小农户分散经营与专业化集中服务优势互补,带动农户共同致富。通过鼓励土地流转,引导农村闲置土地向能人大户、家庭农场集中,发展规模化、机械化、专业化经营,实现了群众多元化增收。截至2023年底,全县户均核桃花椒各500株以上、中蜂10群、食用菌2000袋、中药材8亩、林草鸡150羽,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。

两当坚持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,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高附加值农产品。积极推广良种良法,科学制定种植养殖技术标准,建立产品追溯体系。2023年,两当被命名为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,认证有机食品5个、国家地理保护产品1个、“甘味”企业商标品牌7个。

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郭省军表示,经过多年探索、发展和实践,“八有”山地立体农业的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品牌效益逐步显现。

两当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近年来稳步提高,居全省第一,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多项国家级生态建设类殊荣。

“小群体大规模”等发展方式,把一家一户的生产与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,带动群众实现较快增收致富,农户经营性收入占比从2013年的35.3%增长到2023年的51.4%。

通过推进“两山”转化,两当高品质特色种养业、观光农业、采摘农业、体验农业快速发展,全县农家客栈、民宿、农业观光体验园达165家,2023年全县人均接待游客80人次以上。

两当城乡面貌不断改善,人居环境不断优化,2019年列入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,连续5年获评全省最具人居环境竞争力县。